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谨治学、清廉从教,他坚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言行雅正、潜心育人,克己慎独、开拓创新,他以实际行动为学生点亮前行之路。
他是医学博士、药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他就是今年被评为川北医学院“四有”好老师的药物研究所所长周春阳。
周春阳
呕心沥血育桃李 不辞辛劳扶栋梁
1985年,周春阳从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即留校教授药理学。从教38年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奋战在教学一线,并先后担任药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药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药学院首任院长等职务。
如何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教学热情?“首先,我深感教师这份职业是一份崇高的荣誉;其次,作为教师要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最后,每当看到一届届学生毕业成才,我就特别有成就感。”这是周春阳给出的答案。
“我认为做好一名教师,必须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要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学识,同时要从有利于学生成长出发,将学生成才作为出发点,始终保持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周春阳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对“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他时刻铭记在心,对他起着鞭策和激励作用。
周春阳给本科生上课
一心求索苦不辞 笃志钻研不畏难
在毕业留校任教期间,周春阳分别于1994年7月和2007年7月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硕士学位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
“记得在上海攻读硕士期间,有一次做一个关于大鼠大脑皮层的受体动力学变化的实验,由于动力学变化是一个时间过程,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去处理一批动物取一次样,我至少连续两天通宵达旦。”周春阳回忆道。他说科研很苦,但坚持很酷,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坚持不懈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周春阳先后主编了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参编专著、三部参编规划教材,发表论文70余篇。
自2007年成为我校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以来,周春阳格外注重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他说:“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至关重要,对于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科研,老师不能大包大揽,要通过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完整的科研思维。”
周春阳指导年轻教师及学生做科研
远洋求学探真知 初心不改报华夏
2005年1月至11月,周春阳前往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在留学期间,我学习到了实验室同事的谦逊、严谨和当地教育的个体化独立的特别之处。”回国后,他将个人所学充分运用到工作之中。
2011年4月学校药学院成立,周春阳担任首任院长。面对学校的留学生MBBS全英文药理学教学首次交由中国教师承担时,周春阳勇担重任:“考虑到药理学学科当时的实际状况,结合自身有一段留学经历,我觉得我必须去承担这个工作。为了完成这个事情,前一两年我主要是听外籍老师讲课,了解讲课情况,然后精研留学生药理学教材、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课件……上一次课,我可能要花几个星期来准备。”直到现在,周春阳仍然坚持站在留学生教学的讲台上,他打趣称自己是学校最老的留学生MBBS全英文药理学教学教师。
2011年4月至2022年1月担任药学院院长期间,周春阳以专业负责人身份,先后成功申报了药学和临床药学两个本科专业,为学校开展药学和临床药学本科教育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在药学学科建设方面,负责并成功申报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学校药学学科硕士点从药理学这一单一二级学科向药学一级学科的飞跃,对药学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邹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