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优秀校友罗南渝的事迹被《学习强国》报道,我们拨通他的电话,对他进行了再次采访。
虽然已离开母校多年,但一提起昔日的校园生活,罗南渝便兴致勃勃地说起在川北医学院求学时的点滴趣事,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时的青葱岁月。罗南渝于1979年进入川北医学院(原南充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提起母校,罗南渝对学校严谨的治学之风、淳朴的文化氛围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赞不绝口。“我们79级一共10个班,1-5班为一合班,6-10班为二合班,因3年要学完5年的本科教材,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星期一到星期六都要上课,有时夜间也要上课。但那时我们学习劲头很大,一方面是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的倾囊相授,我们真的没有理由不珍惜。”罗南渝感叹与川北医结下的缘分,感恩时任学工部唐金华部长、唐伦理部长、辅导员林家永老师、心内科兰培根教授、皮肤科眭维耻教授、消化内科张振华教授、妇产科陈玉川教授等,感谢曾经对其言传身教的老师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
学无止境血汗浇灌 潜心医学事业
认真查看病情
怀揣着对医学的拳拳挚爱,实践着救死扶伤的箴言,罗南渝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自己的使命。1982年毕业后,罗南渝从内江市威远县人事局按计划分配到全民所有制医院──威远县龙会区医院开启从医道路,正式以“医生”资格从事行医工作的40余年。在谈及在基层医院6年的工作经历时,罗南渝真切地说:“在基层医院工作要当好一个医生,对病人生命负责、对健康负责,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特别是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认真仔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还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他鼓励年轻医生,在基层医院工作要树立信心,只要热爱医学,坚持学习医学理论新进展,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平凡岗位一样能取得成绩,获得患者对你的信任、信赖。
在行医的40余年,他认真梳理每一份临床病例,分析总结诊疗教训与经验,撰写了《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的原始记录之一》《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的原始记录之二》《临床病例诊断与治疗教训与经验分析原始记录之三》等40多本厚厚的行医笔记,并将笔记本上的内容影印装订出11本《临床记录》。2021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建校70周年校庆时,罗南渝受邀返校并将这40年收集的宝贵临床工作资料,11本《临床记录》全部捐献给母校校史馆,分享给母校师生及广大校友参考学习。
1988年调动到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内科一线工作后,罗南渝又于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一年。在此期间,罗南渝潜心钻研,用功学习,在专家教授们的帮助指导下,不仅撰写发表了两篇专业论文还对内分泌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经验及业务能力有极大提高,受到了三医大专家老师、实习同学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回自贡市三医院内二科(以心血管、呼吸、内分泌专业,血液专业,风湿性疾病专业,老年病专业为主),后成为科室看病的主力,既要上白班,又要值夜班,还要指导临床一线医生及轮转医生和进修生、实习生的临床工作及代表内大科参与医院各个科室的内科会诊工作,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医学学术会议和临床工作。繁忙中,他总不忘挤出时间到医院图书室看国内外医学杂志,学习医学理论,了解掌握国内外内科疾病最新诊断治疗进展,坚持学习并积累临床诊治经验,积极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帮助患者。
心系病患 退而不休 坚守学医初心
工作中的罗南渝
“在川北医的求学生活,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敬业 博爱 求实 创新”是川北医学院的校训,行胜于言!他说道。42年过去了,罗南渝努力践行校训精神,以师为镜,以仁为伴,以善为友,高擎病人第一,患者为先的工作信条,把消除患者之痛,化解患者之忧当成毕生追求。
罗南渝的病人大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双方打交道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年。这些患者长期找他看病,被他的真诚和耐心,以及独到的医术所吸引。“罗医生是用心在看病,15年中,我因糖尿病休克五次,是罗医生救了我五次!”贡井区建设镇患者刘晓东说道。2004年,刘晓东因腹痛、腹胀、呕吐三天,因昏迷被急救车送往医院,最初,他被诊断有胆结石和胆囊炎,需做手术。罗南渝被请去做术前会诊,提出应先做血糖检查。结果发现,刘小东的血糖高得吓人,罗医生考虑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立即转入心血管内分泌科进行相应治疗,经过一周的降血糖治疗,腹痛、尿痛等症状消失,逐渐康复。15年来,刘晓东长期在罗医生处看病,后来结婚生子,对罗医生非常感谢、非常信任。
罗老师虽已退休,作为返聘专家,他依旧是科室看病主力,一天至少几十个病人,他的诊室极为热闹,室外要排长队,但有时还要帮助其他科室医生顶班。医院上午8点上班,而他总是7点刚过就开始接待患者,从不让病人久等,中午经常忙到1点多才下班。
罗南渝曾进修过医学心理。他说,通过与患者悉心交流,能更多地掌握他们的病情和生活习惯,也能打消他们的负面心理,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的信心。患者的心理往往与正常人不同,怀疑、顾虑、恐惧、焦躁、沮丧……这些都对治疗不利。如果能让他们有良好心态,配合治疗,就成功了一半。先治“心病”,再治疾病,是罗南渝行医中的一贯做法。他会不厌其烦地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起居饮食、性格爱好、职业类别,恰恰是许多生活细节,让他找到病因,从而对症下药,减少患者病痛,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减少检查费用和药费开支。
在罗南渝办公室,挂有20多面患者赠送的锦旗。锦旗上,除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字眼,还有所写很特别的:“你总把病人当作最亲的人。是贫困者你会解囊相助……心中只有更好治病救人。”——病员李俊厚、钟祖元敬赠(2018年8月);“人民的好医生。”——光大街患者王为民(2018年2月22日)。
除了锦旗,患者来信、留言就数不胜数了。
心系母校投身公益 播撒温暖阳光
